利曦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报告(第二期)
l 国常会部署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
² 事件:
5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
² 有效投资。分析:
一是国常会重点 围绕保主体和保就业 。中央层面已经对经济超预期下行形成共识,结合3月以来的国常会主要议题来看,中央层面所讨论的问题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包括围绕上海疫情管控带来的经济生产问题,为对外进出口、对内生产供应、民生物资运输、困难企业延缓缴纳社保、居民贷款延期付息等提供便
利,这一系列措施都是围绕政府的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目标而展开,显然这两个目标已经成为当下的第一目标。此次,还进一步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也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都着力指向稳市场、稳岗位、稳就业。
二是防疫措施 短期难以进行重大调整。会议公告要求,在前期向中央发电企业拨付可再生能源补贴500亿元、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资200亿元基础上,再拨付500亿元补贴资金、注资100亿元,支持煤电企业纾困和多发电。目前疫情在国内多个城市扩散,物资供应稳定非常重要。在物价方面,当前国内基本民生需求品供应是充裕的,但仍要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稳定,夯实稳物价基础。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进一步畅通物流特别是重点地区物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能源方面,需通过运输方式实现跨区转移。
三是在经济增长方面 ,鼓励公募 REITs 盘活存量并放宽 专项债再 投资。国常会鼓励通过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盘活存量基础设施。指导地方拿出有吸引力的项目示范,对参与投资的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鼓励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对回收资金投入新项目,专项债可予以支持。鼓励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公开透明确定交易价格。
l 美国4月通胀维持高位,供给冲击不可小觑
² 事件:
美国2022年4月CPI同比上涨8.3%(预期上涨8.1%,前值上涨8.5%);季调环比上涨0.3%(预期上涨0.2%,前值上涨1.2%);核心CPI同比上涨6.2%(预期上涨6.0%,前值上涨6.5%);季调环比上涨0.6%(预期上涨0.5%,前值上涨0.3%)。
² 分析:
一是美国4 4 月 CPI 同比向下拐点确认,但回落幅度不及预期 。尽管同比读数的向下拐点已确认,但美国通胀可能在高位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美国2022Q2CPI和核心CPI同比将在7.8%和6%以上。二是预计4 4 月 CPI 数据难以显著影响后续美联储紧缩路径。尽管4月CPI增速超预期,但也的确显示同比拐点到来,预计该数据不会显著影响美联储后续的加息节奏,即最强紧缩预期5月落地后,由于紧缩细节已披露完备、CPI同比见顶以及近期PMI数据出现放缓迹象,因此未来较难出现比之前更紧的紧缩预期。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重新评估后续的紧缩节奏,或将由加息50bps放缓至25bps。
三是预计 10 年期美债利率上行斜率将趋缓,美元指数仍将维持强势。当前美国通胀趋势拐点已现,在美联储仍然鹰派紧缩的影响下,实际利率仍有一定上行空间,但后续通胀预期放缓或将抑制名义利率的上行幅度,同时美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也将对10年期美债利率上行产生抑制作用。美元指数方面,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多数时间内,美元将维持强势,四季度美元指数可能阶段性走弱。
l 银行保险机构再迎专项整治 严防大股东操纵掏空风险
² 事件:
2022年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已于近日启动。此次专项工作目标强调,持续查
² 分析:
一是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是银保监会持续部署开展的工作。银保监会2019年全面排查相关的突出问题和风险,2020年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两年共清退违法违规股东2600多个。银保监会去年已表示,要持续加强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
二是查处重点涉及股权问题。股权问题涉及大股东违规质押、股权嵌套、股权代持等,共计15个重点问题,其中既有共性问题,也有分别针对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的重点问题。如大股东未逐层说明股权结构直至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人,或存在股权架构仅穿透一层(即仅有直接持股股东);关联关系未有效识别,股权穿透不到位或部分股东一时难以穿透股权的情形等。
三是查处重点涉及关联交易问题。关联交易问题涉及通过信贷、债券、贴现等手段违规套取资金输送利益、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掏空机构等共计9点,其中,保险公司有单独要自查的关联交易重点问题。如通过信贷、债券、贴现等方式实施违规关联交易,甚至套取资金向大股东及其关联方输送利益;通过关联交易协助股东及其关联方掩盖风险实质、规避监管规定、借投资之名行融资之实等。
四是在存量问题整改方面,监管部门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切实提高问题整改率。主要负责人要逐项牵头推动整改,可以立查立改的应于当年完成整改,未按时整改的,要视情况内部问责,不得“问下不问上”,应当进行纪律处分的,不得以经济处罚代替纪律处分。
五是对整改时限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根据相关安排,银行保险机构要对照问题要点开展自查,于5月底前更新上年度重点问题整改情况并报送监管,于10月底前将整改报告和重点问题整改情况表等报送监管部门。处股权和关联交易高风险问题,加强穿透监管,严防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掏空金融机构风险。
l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
² 事件: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商业养老金融的业务规则作出原则性规定,提出建立多元发展格局,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倡导银行保险机构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
² 分析
第一,发展商业养老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养老金融是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促进其发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决策部署的举措之一。
第二,本次 《 通知 》 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通知明确了商业养老金融的发展理念。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相关业务,丰富产品供给。二是突出养老属性,规定了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的基本标准和原则。三是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披露信息,开展消费者教育,培育养老金融理念。四是对银行保险机构开展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组织实施、管理机制、费用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并明确了不规范业务的清理安排。
第三,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商业养老储蓄、商业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业务,向客户提供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风险保障等服务,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类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发展格局。
第四,强调了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充分了解客户年龄、退休计划、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等信息,合理评估客户养老需求、风险承受能力等,向其推介销售适当的养老金融产品。
第五,提倡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创新 。支持和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向客户提供长期直至终身的养老金领取服务,探索将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与养老、健康、长期照护等服务相衔接,丰富养老金领取形式。
第六,加强开展客户投资者教育。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持续开展客户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培育成熟的养老金融理念和长期投资理念,切实提高养老保障水平。